近年來,海原縣實施一系列專項治理措施,使農村高額彩禮現象得到遏制。12月12日,記者在鄭旗鄉撒臺村和西安鎮園河村采訪時,對這一變化感受尤為明顯。
“兒子結婚時,親家沒要一分錢彩禮,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。只要兩個孩子以后婚姻幸福,我就滿意了。”當日,鄭旗鄉撒臺村村民李成孝坐在兒子的婚房里高興地說。
李成孝夫婦是撒臺行政村東臺自然村的脫貧戶,家中有6口人、3個勞動力,父親李百玉年老無收入,在家養老,享受低保;李成孝從事種植養殖,農閑時務工,妻子王曉花在家務農、照顧老人,長子李進云大學畢業后在內蒙古烏海市洗煤廠工作,次子李進明和女兒還在上學。“剛開始聽到李進云要結婚,李成孝夫婦不太同意。”撒臺村村委會黨支部書記李丙龍說,多次做思想工作之后,李成孝夫婦終于認可了這樁婚事,兩家人開始商量結婚事宜。當李成孝夫婦將彩禮送到女方家中時,女方父母當即退回了彩禮,這一舉動打動了李成孝夫婦。李進云小兩口也成為鄭旗鄉第一對“零彩禮”新婚夫婦。
2006年,西安鎮園河村村民黃玉寧的丈夫突發變故去世后,她一直獨自撫養兒子和女兒。后來經村委會婦聯工作人員牽線搭橋,黃玉寧與何廷政相識相戀并結婚。“媳婦結婚時沒問我要一分錢彩禮,還讓我住在她和前夫的家中,我也沒有兒女,就把媳婦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疼愛。這次女兒出嫁,我也同意低彩禮,不讓孩子們被高額彩禮造成的負債壓垮。”何廷政笑著說。
一個個“零彩禮”“低彩禮”的標桿故事背后,是海原縣社會風氣的轉變,是廣大青年觀念的轉變。婚俗改革不僅減輕了農村家庭的經濟負擔,也為鄉村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涵。(記者 周 昕 白 茹 賀紫瑞)